最新目录

几种非金属矿物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进展(2)

来源:造纸科学与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6 硅藻土 硅藻土(Diatomite)是一种以硅藻遗骸组成的岩石,硅藻含量大于80%,SiO2含量大于75%。硅藻土化学分子式为SiO2·nH2O,矿物成分主要由蛋白石及其变种

1.6 硅藻土

硅藻土(Diatomite)是一种以硅藻遗骸组成的岩石,硅藻含量大于80%,SiO2含量大于75%。硅藻土化学分子式为SiO2·nH2O,矿物成分主要由蛋白石及其变种组成,常伴有黏土类矿物(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等)和碎屑类矿物(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等)[4]。硅藻土原矿颜色呈白色、灰白色、灰绿色、浅黄色或褐色,土状块体,多孔,孔径7~160 nm,孔隙度达65%~92%。矿物质轻而软,硬度4.5~5.0,易研磨粉碎, 具有极强吸附能力和释放负离子特性, 密度1.9~2.3 g/cm3,堆积密度0.32~0.85 g/cm3,比表面积19~65 m2/g,孔隙体积为0.45~0.98 cm3/g。

2 应用现状和进展

2.1 碳酸钙

碳酸钙是造纸工业的重要传统填料之一,未经改性处理的碳酸钙与纸浆纤维的相容性和结合力差,留着率低,容易造成材料界面缺陷,降低纸张的机械强度。对于碳酸钙的改性方法有化学包覆改性和表面改性[5-6]。

(1)化学包覆改性:在Ca(OH)2-H2O-CO2体系中对重质碳酸钙进行表面修饰,经过纳米包覆后,颗粒晶体解理面粗糙、棱角钝化,改善了其分散性能,同时纳米包覆GCC 与纤维之间存在静电引力,使得纸张纤维之间形成网状结构,产生较强作用力,进而提高了加填纸张的抗张指数、填料留着率、耐破指数、撕裂指数和耐折度[7]。以阳离子化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为改性剂,利用聚电解质复合的原理对轻质碳酸钙PCC 填料进行处理,由于聚电解质复合物沉积包覆在PCC 表面,其颗粒粒径明显变大,颗粒分布集中,均匀性得到改善,比表面积也增加了1 倍。相比未改性PCC,改性PCC 表现出更好的留着性能,依靠机械截留和胶体吸附的共同作用,能够以单一颗粒和絮聚体形式留着在纤维表面和纤维之间的孔隙中[8]。利用淀粉改性碳酸钙,在淀粉的包覆效应下,碳酸钙聚集形成较大的团聚体,其浆料留着率和碳酸钙留着率分别提高到87.34%和86.50%;以淀粉-烟梗纤维改性碳酸钙,在纤维表面作用和淀粉包覆双重作用下,碳酸钙颗粒较均匀地包覆在烟梗纤维的表面,形成碳酸钙-纤维复合物,其浆料留着率和碳酸钙留着率分别达到了90.37%和90.53%,有效提高了基片抗张强度和松厚度等物理性能[9]。

(2)表面改性:表面改性主要分为偶联剂改性(硅烷类偶联剂、钛酸酯类偶联剂、铝酸酯类偶联剂等),复合偶联改性剂改性(以偶联剂为基础,与其他加工改性剂、表面处理剂、交联剂相结合)和有机物改性(硬脂酸、硬脂酸盐和磷酸酯类)等。利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修饰,硅烷偶联剂KH570 经过水解后生成硅羟基(Si—OH),与纳米碳酸钙表面的羟基进行缩合形成Ca—O—Si 键,从而实现稳定有效的化学接枝,改性后的纳米碳酸钙表面晶体的层间距变大,极性降低、表面能减小、亲油性增强,分散性得到改善,涂布后,光学性能得到了提高,纸张的表面强度增大,疏水性能提高[10]。采用硬脂酸钠对纳米CaCO3进行有机化改性,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硬脂酸钠能成功接枝于CaCO3粉体表面,降低粉体表面能,减少颗粒间团聚,提高粉体的分散性和与树脂结合性能。改性后的纳米CaCO3与水性聚氨酯和甘油共混,冷却后均匀涂布于纸张表面,结果表明涂布型防滑纸摩擦性能和力学性能均较佳,可用于制备运输包装用防滑衬垫和防滑托盘[11]。

2.2 高岭土

高岭土在造纸工业中主要应用于造纸填料和表面涂布的颜料,其特性对造纸生产可操作性及成纸质量有很大影响。高岭土提纯通常采用重选、磁选、浮选、浸出和化学漂白等方法,目的是去除铁矿物、钛矿物和有机质等有害的染色杂质,以提高产品的白度;或去除石英、长石等砂质矿物,以提升产品的品质[12]。高岭土改性方法有烧结法、酸法、金属盐法、表面改性等方法[13-14]。其中,烧结法和表面改性法在造纸填料和涂布颜料应用较为普遍,酸法、碱法和金属盐法一般用于造纸废水处理。

(1)烧结法:煅烧的目的主要是增加高岭土的孔隙度,提高其活性,脱色杂质来提高白度等。在加热过程中,高岭土矿物游离水、层间水等先后脱出,矿物晶格结构发生变化,矿物向偏高岭石、硅铝尖晶石、似莫来石和莫来石转换,粒径增大,比表面积减小,表面能降低,分散性提高[15]。

(2)酸法:通过置换反应抽提杂质,促使颗粒表面产生孔道。采用酸法改性后的高岭土片层状结构变薄变小,表面基团发生明显的变化,吸附性能明显提高[16],孔体积、比表面积和表面酸量大幅提高[17]。

文章来源:《造纸科学与技术》 网址: http://www.zzkxyjs.cn/qikandaodu/2021/0422/553.html



上一篇:稻麦草综合利用可行性分析
下一篇:中国造纸采编系统年正式启用

造纸科学与技术投稿 | 造纸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造纸科学与技术版面费 | 造纸科学与技术论文发表 | 造纸科学与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造纸科学与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