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从造纸角度浅谈古籍保护与修复

来源:造纸科学与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古籍”指古代书籍,是人类历史文化和物质文明的重要记载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璀璨辉煌的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传承核心,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和学术价值。我国文化部曾在WH/

“古籍”指古代书籍,是人类历史文化和物质文明的重要记载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璀璨辉煌的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传承核心,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和学术价值。我国文化部曾在WH/T20—2006《古籍定级标准》中给予古籍具体定义为:“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因此,古籍均具有古典装帧的形式,从古色古香的外表到无不透出中国古代传统韵味的内在。据统计,目前我国各大图书馆大约共有3000万册古籍文献馆藏[1]。但由于纸张老化且年久失修,有些珍贵的传世之作也已是千疮百孔,无法翻阅。目前,我国古籍的酸化情况严重,以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为例,75%明前中文善本文献、14%明清中文善本文献、8%西文善本文献、57%民族语言文献、71%的舆图文献、20%新善本文献、33%的敦煌文献、60%的名人手稿文献和50%的金石拓片需要脱酸处理。其中,80%的新善本文献和29%的民族语言文献亟需脱酸处理[2]。

1 古籍保护与修复的意义

自2007年2月以来,我国文化部多次组织召开了有关“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实验及研究工作,鼓励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科学化,缩短与世界古籍保护的差距[3]。与此同时,国务院也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与文化部的大力重视,说明了古籍保护与修复是捍卫中华文化的必然使命[4]。同时,古籍的损坏除了年久失修,主要还与其自然老化、酸化、氧化有关,这些损坏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切不及时的挽救都会导致进一步的破坏,因此,古籍的修复与保护是一项与时间竞争的紧迫任务。它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去改变现有古籍修复的速度与效率。此外,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古籍的保护与修复还需做到“整旧如旧”,即保持古籍内容和形态的真实性。

图1 纤维素酸性水解示意图[8]

2 古籍老化机理研究

古籍纸张表面的纤维素强度降低、变脆返黄是常见的古籍老化现象。古籍纸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即由葡萄糖经1,4-β-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高分子聚合物,天然状态下纤维素的平均聚合度约为左右[5]。纸张成形的强度主要依靠纤维素与纤维素之间形成的氢键连接和纤维素本身所含的氢键。古籍的老化主要受到古籍的酸性水解、氧化反应、光化学氧化和一定程度的细菌及真菌的腐蚀作用。在古籍的实际保存中,又会受到造纸原料、造纸工艺、造纸化学品等影响。每份古籍文献的老化情况均与它本身的纸张结构有关,又受保存环境影响,故很难找到一种适用于所有古籍文献保护与修复的方法。

2.1古籍酸化

古籍纸张酸化是古籍文献老化破损的主要原因[6]。早期用松香胶施胶,带来硫酸铝和有机酸,且在1980年前我国多为酸法造纸,有较多酸性物质存留在纸张中进而存留于古籍中[7]。在酸性条件下,纤维素大分子链上的1,4-β-糖苷键断裂使纤维素极易发生水解产生葡萄糖,如图1所示。

在纤维素的酸性水解过程中,随着纸张中酸性物质的积累,纤维素的水解速率显著增大,使得纤维素大分子链聚合度明显降低,导致纸张机械性能随之降低[6]。当纤维素聚合度降至200以下时,纸张就会完全脆化,甚至部分粉化,使得纸质文献失去了使用功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水解过程中,酸性物质并未被消耗,而是逐渐积累变多,长久地停留在古籍中,危害越来越大[9]。

2.2氧化反应

古籍纸张的酸性水解和氧化反应同时存在,在酸性水解的同时,纤维素还在发生氧化反应[10- 11]。古籍纸张中存在较多醛基及羧基等氧化官能团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微量的铁和镁等过渡金属元素是氧化反应的催化剂。同时,醛基及羧基等氧化官能团还能加速纤维的水解过程,过渡金属元素能催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

2.3腐蚀作用

古籍的腐蚀作用主要是指各种细菌、霉菌等对古籍的腐蚀和破坏。古籍中常见的细菌主要有球菌、杆菌等;霉菌主要有曲霉、木霉、根霉等。细菌、霉菌等常常将古籍中的纤维与胶黏剂作为其赖以生存的食物,遇到合适的温度、湿度就大量繁殖,生成黏性物质,在纸张表面形成结垢或导致纸张粘连,严重时腐蚀纸张。细菌、霉菌在代谢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有机酸,如草酸、镰川菌酸、反丁烯二酸、丁烯二酸等[7]。这些有机酸虽然不如无机酸对古籍的破坏来得强烈,但日积月累也会加重纸张的酸化,严重时危害书籍。

文章来源:《造纸科学与技术》 网址: http://www.zzkxyjs.cn/qikandaodu/2021/0216/374.html



上一篇:杨维祝
下一篇:架构科学家与哲学家的思想桥梁,为人类科技事

造纸科学与技术投稿 | 造纸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造纸科学与技术版面费 | 造纸科学与技术论文发表 | 造纸科学与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造纸科学与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