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夹江年画谈薮(2)

来源:造纸科学与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据张荣强师傅叙述,他曾走访夹江谢滩、杨柳、张村等历史上兴印年画的村落,得知早年的年画印制需要先在纸上涂一层“贝子泥”,当地又称“观音土”

据张荣强师傅叙述,他曾走访夹江谢滩、杨柳、张村等历史上兴印年画的村落,得知早年的年画印制需要先在纸上涂一层“贝子泥”,当地又称“观音土” (即高岭土),以此作粉笺胚纸,而后印画。

二、夹江年画颜料的制备

中国古代以植物与矿物等天然原料作为颜料与染料的方法由来已久。矿物颜料鲜艳明丽,植物颜料简淡古雅。据清嘉庆刻本《夹江县志》记载,当地有民间赛会,为各行各业祭拜其祖师即行业神的节日。其中有:“初九日,葛翁会”,葛翁即梅葛仙翁,是中国民间染织、壁画、颜料等匠作行业的始祖,画店和染坊业艺人都要祭拜。因此,夹江当地的传统工艺行业中必然有与染料、颜料相关的行业,作为民俗版画的年画因其印绘所需多种色彩而近取其便遂成为可能。

譬如,历史上夹江年画中颇受欢迎的“黄丹门神”,因其使用的主要颜料为黄丹而得名。黄丹也称章丹,是用纯铅、硫磺、硝石等合炼而成的矿物颜料,其成分是四氧化三铅。黄丹颜料的制作最早始于道教的炼丹术,从炼丹炉壁上刮下,然后和胶制成。颜色明快,着色沉稳,不易褪色。

近代开始,各大年画产地皆引进化学颜料,上色容易且节省成本,植物颜料的制作技艺与使用一度衰落。张荣强师傅经过多年的试验复原了蓝色、红色与黄色的植物颜料古法制作工艺,应用于木版套色年画。

(一)蓝色颜料的制作

从蓝草中提取色素的工艺出现时间较早。文献记载可见于《诗经·采绿》,其中:“终朝采蓝,不盈一襜”。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制作蓝靛泥的过程:“七月中作坑,令受百许束,作麦秆泥泥之,令深五寸,以苫蔽四壁。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荄,内汁于壅中。率十石瓮,着石灰一斗五升,急抨之,一食顷止。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着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盛之,蓝淀成矣。”《全唐诗》中《寄顾处士》诗云:“半年离别梦,来往即湖边。两幅关山雪,寻常在眼前。项容藏古翠,张藻卷寒烟。蓝淀图花鸟,时人不惜钱。”唐代,蓝靛作为绘画颜料,所画花鸟深受时人喜欢。中国画中的花青色即取自蓝靛。

《夹江县乡土志》记载此地生长的植物有“蓝、葛、芭蕉、马、蓼”等草之属。马蓝、蓼蓝等蓝草正是提取蓝色的植物。提取蓝色有若干步骤:夏季蓝草成熟,连茎带叶整株被采下,倒入大桶中用清水浸泡。通常经过三日,待色素溶解于水中,打捞起枝叶,并用棉布过滤掉残渣得到桶中的溶液。随后在桶中倒入一定量的石灰,并在另一只桶中来回翻倒。数次之后,静置待色素沉入底部即得到可做染料的蓝靛泥。而液体表面漂浮的一层厚厚的泡沫,便是明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的“其搅刈浮沫,掠出阴干,谓之靛花,即青黛。”将其收入瓶中,加入酒精使其溶解便得到蓝色颜料。

(二)红色颜料的制作

据古代文献记载,红色可来源于苏木、茜草或是红花。其中,苏木产于南方,是夹江年画中红色颜料的植物来源。《天工开物》“彰施”中记载了苏木的染色方法,“木红色,用苏木煎水,入明矾、棓子。”苏木,《本草纲目》中又称其“苏方木”,其释名曰:“海岛有苏方国,其地产此木故名,今人省呼为苏木耳。”集解又称“苏方木自南海昆仑来”,并且“人用染绛色”。其中还提到嵇含著《南方草木状》云:“苏方树,类槐黄花,黑子,出九真,煎汁忌铁器则色暗。”

制作红色颜料的具体方法是:将苏木放入锅中,加水漫过苏木,锅底加热煮沸,待色素溶解入水中后,去火。用棉布过滤液体至容器中,加入适量明矾点化,得到的液体状物质即红色颜料。

(三)黄色颜料的制作

黄色的取色来源依然有多种,如栀子、黄檗、姜黄。夹江地区使用的黄色取自槐米(槐籽)。清《药性通考》曰:“槐米即花未开之蕊也。”北宋寇宗奭的《本草衍义》中记载:“槐花今染家亦用,收时折其未开花,煮一沸出之。釜中有所澄下稠黄滓,渗漉为饼,染色更鲜明。”

黄色的制作工序为:称取一定重量的槐米,用文火炒熟,随后用棉布包扎放入水中,同时加入草木灰包熬煮,随后得到明净的黄色液体颜料。

同类颜色其实可以来源于不同的植物,夹江年画艺人因地取材,选取容易获得且性价比较高的材料,熬制出天然的纯植物染料刷印上色。由于植物颜色的纯度和明度较低,因而画面相较国内其他地区的年画在色彩上摒弃了艳俗气,显得古朴雅致。

文章来源:《造纸科学与技术》 网址: http://www.zzkxyjs.cn/qikandaodu/2021/0412/515.html



上一篇:宣纸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缘竹坊里竹纸香

造纸科学与技术投稿 | 造纸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造纸科学与技术版面费 | 造纸科学与技术论文发表 | 造纸科学与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造纸科学与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